《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胡适在课本上有吗

读《我的母亲》



读过胡适先生《我的母亲》一文,越发不敢提笔写自己的母亲,总觉自己学识浅薄,毫无文采,写不出母亲万分之一的好。提起母亲我能想到的更多的是母亲那张爱笑的脸。



母亲是个勤劳的人。在我印象中,年轻时候的母亲好像可以每天工作二十四小时而不用休息,而每每又都是那么精神抖擞。记得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拮据,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并带着我们兄妹三人,白天她会去临近村里找点散活做,晚上就会去镇上的砖厂搬砖,母亲不放心把我们单独放在家里,所以那时候我们兄妹三人也经常会去镇上的砖厂玩,看着母亲一个人搬砖太辛苦,我们主动申请加入,我和二哥将砖块摆放整齐放到推车里,一辆推车砖块如果摆放整齐的话,可以摆下近一百来块砖,母亲瘦弱的身体,只能弯着腰压低了身体才能使得上劲,勉强将推车里的砖推到几百米之外的另一个地方,再由大哥将砖在目的地摆放整齐,等第二天拖砖的师傅过来运走。几十趟推车走下来,母亲的腰早已累的直不起来,但我们从未从母亲嘴里听到说累,她只是偶尔稍作调整,又开始工作,在趁母亲休息的时候我们三兄妹会一个人手上几块砖搬过去,想着这样又可以多搬一点,母亲在一旁看着我们微笑,我们也对母亲微微笑,母亲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跟着母亲的日子是那么的快乐。



母亲是个节俭的人。母亲一个人在家时总舍不得做点好吃的,但每次我们三兄妹周末放学回家,总能看到一大桌可口的饭菜;母亲一件呢子大衣都穿了十几年,已经变形褪色,仍旧舍不得扔;出远门时她会提前装好一大壶冷开水,这样就可以节省在外面买水的钱……,她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节省,让我读完了大学,让两个哥哥都学了手艺,让日渐清贫的日子慢慢有了好转。母亲有一双特别灵巧的手,随随便便一块布料或者旧衣服经过母亲的双手裁剪总能焕然一新,每到换季之前母亲都会提前为我们三兄妹做好衣服,可不曾想那时我就已经穿的是“定制”衣服了。母亲给我们做衣服时常说衣服不在乎有多贵,但一定要干净整洁,要体面。是母亲教会我要“干干净净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母亲是个重教育的人。母亲常跟我说“人一定要多读书,这样以后才会有更多的选择”,她总说自己不应该去学裁缝,而应该去读卫校,做一名医生。记得小时候母亲也曾想让我去做一名医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完成她没有完成的梦想,然而我理科成绩太差,最终高中选择了文科,成绩也一直平平无奇,但母亲从未放弃过我。记得有一次,母亲为了让我去跟别人学写作文,给人家洗了一上午的纱窗(那个纱窗至少三四年没洗过了,洗出来的水都是黑色的),那个上午我什么都没有听进去,我满心的惭愧,觉得是自己的无能让母亲受委屈了,辅导完作文回家的路上,母亲问我学的怎么样,我不敢告诉母亲我什么也没有听进去,一直在关心她洗纱窗的事情,只能敷衍她说“感觉还挺好”,母亲一脸的开心,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现在的我也做了母亲,但在母亲心目中我却永远都还是一个孩子,母亲每次来看我,都需要汽车转火车奔赴六七百公里,还大包小包带一堆吃的、用的,看着她长满老茧勒红的双手,我心疼的告诉母亲“现在什么东西都可以买的到,不需要那么远带过来,您过来玩就好啦”,母亲却执意要自己带,她说自己带的健康,这就是妈妈的爱。年轻时候的母亲有做不完的事情,渐渐老去的母亲现在有讲不完的话,问不完的问题,我们三兄妹的事情,事无巨细她都喜欢过问一番,有时候感觉有些事情已经问了好几遍了,而每每对她来说都好像是新鲜事。母亲的孩子都已长大,离开了她温暖的怀抱,离开了家乡,但母亲对我们的牵挂从未减少一分,她积极的想要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她的每一次“唠叨”也许就是母亲与我们最好的链接吧。我爱我的母亲,虽然她爱唠叨、手上有疤,头发也渐渐花白,但在我心目中她就是最美的母亲。


文稿:王君娥(咸丰县法院)

编辑:黄 洋

审核:王云华

本文地址:http://www.naizai.cn/archives/11038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