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3篇,三年级司马光第一课时教案

二升三的学生注意啦!在这个假期,我们先了解一下三年级语文上册的各项目标,对三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有一定的了解,无论是孩子的家长,还是小学生自己,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宏观把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共八8个单元,27篇课文,其中书上标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

全书一共20篇精读课文、7篇略读课文、7个语文园地、口语交际有4个、习作有8个、快乐读书吧1个。

对比二年级语文下册,全书只有4次写话课。那么到了三年级,每个单元都有习作课,也就是说在三年级的上学期,学生要尽快适应。

一、《快乐读书吧》介绍

先说这个快乐读书吧,主要目的是让家长朋友们注意一下,在这个暑假中可以给孩子安排课外图书——《安徒生童话》,除此之外,我们孩子也可以去读一读叶圣陶的《稻草人》,德国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话》,感受童话王国中的爱与美,走进童话王国中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感受童话的魅力。

利用暑假时间提早安排,先把这些书买来,让孩子们读一读,开学后也可以继续阅读。

二、精读课文

全书一共20篇精读课文,关于精读课文,我们学生要在朗读上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重点是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孩子们的语言积累和运用,启迪他们的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精读课文后面有时跟着小练笔或阅读链接之类的,同学们注意一下,“阅读链接”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找到相似的或者是语言形式相似的片段或者是短小的篇章,让孩子们由课文自然延伸到课外,扩大孩子们的阅读视野。

另外还有资料袋,“资料袋”里面补充了一些关于这篇课文的材料,比如作者的介绍等;还有小练笔,“小练笔”是给孩子每一个练笔的机会,让孩子们由读到写,写一小段话,并非是写作文。主要是从这一点出发去练笔。

比如语文书第18页就有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另外还有“选做”这个栏目,这里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有更广阔的发挥。 三、略读课文

在课题边上有星号就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在教学要求上是不一样的。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是初知文章大意,什么叫粗知呢?就是大略了解,带着问题快读。

另外,略读课文后面没有识字和写字内容,也没有课后题,但是在课文的最前面出现了学习提示,在课文的前面出现,学生就要把学习提示读一读,记住它。因为它给我们提出了思考的问题,这个思考问题就在学生粗略的读文中抓出来,找出它的答案,比如全书中第一个出现的略读课文就是《不懂就要问》。

四、古诗词和文言文

统看全书,发现由二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过渡成了《古诗三首》,那也就是说古诗增多了,在全书中还有一课是文言文《司马光》。

这篇文言文的安排,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关于三年级小学生学文的要求是让孩子们初步的接触文言文,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就可以。

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能够借助注释讲一讲这个故事,不用逐字逐句去翻译或者全文翻译。

其中有个难点就是文言文的朗读,所以在课后题中就有跟着老师去朗读课文,老师做好范读,反复强调词句间的停顿,让孩子们通过听觉来感受文言文的朗读,并做到背诵课文。

五、习作

三上的语文书中,每一个单元后面都有写作的安排,从写人开始——《猜猜他是谁》到《日记》的学习;《我来编童话》、《名字里的故事》、《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儿真美》、《我有一个想法》、《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些习作中包括写人、写事、写景、日记等内容,是不是内容很丰富啊?是的,在假期中我们先了解一下吧。

在习作的指导中,杜du老师会加强习作指导,降低习作难度,尤其是突破孩子们不知道作文“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在整个作文单元,老师会一步一步指导,引导孩子们完成一系列的习作。

六、语文园地

全书一共7个语文园地,除了第5单元的后面每个单元都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巩固和拓展。

看看语文园地中设置的栏目,大体上是“识字加油站、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的内容,和我们低年级去对比一下,多了一个交流平台,那么交流什么呢?主要是对这个单元的学习收获和学习重点做一个梳理和归纳,让孩子们通过交流的方式把语文要素具体化。

七、其他方面

另外全书的识字和写字怎样呢?学生要认识250个常用的汉字,会写250个常用的汉字。在全书后面有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家长平时考查,可以看表考一考孩子。

这学期,孩子们要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在理解语句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还要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等等。

二年级的小学生,再开学就是三年级了,在这个假期,先了解语文书的内容,老师帮学生弯道超车再提速。看上面的内容对全色素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和了解,有利于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假期阅读课外图书或背背古诗词。

觉得上面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积极点赞、评论或转发,谢谢您对作者的支持!

本文地址:http://www.naizai.cn/archives/12058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