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56个党史小故事,50个简短的党史小故事

编者按——

金秋送爽,书香润心。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人民日报出版社新媒体推出“书里的党史故事”栏目,和读者、网友一起,翻开那一本本有温度的图书,品味那一段段有情怀的故事……

七大代表证

七十多年前,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时任新四军一师二旅副旅长的段焕竞带着妻子李珊和两岁的女儿,经历生死之险前往延安参会。这两张代表证见证了那段光荣而艰辛的旅程。

李珊和段焕竞的七大代表证,一级文物,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藏(图片由该馆提供)

李珊和段焕竞的七大代表证,一级文物,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藏(图片由该馆提供)

被迫延期的七大

1943年3月中旬,段焕竞和李珊接到新四军政治部的通知,要求他们前往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准备出席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这次大会来之不易。由于斗争形势紧张,当时拥有1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已经17年没有召开党代会了。1928年6月召开的党的六大,还是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秘密召开的。实际上,早在1931年,中央就准备召开七大,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屡次“围剿”,会议准备工作也被迫中断。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召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并成立了七大筹备委员会,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并未开展实际工作。

1939年6月和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先后两次向各地党组织发出选举七大代表的通知,并要求当9月1日前确定代表人选。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接连发动两次反共高潮,七大再次被迫延期。1941年 3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当年“五一”召开七大,但因为前方战事紧张、大生产运动等情况再次推迟。1943年8月,中央发出了《关于“七大”代表赴延安出席大会的指示》,最后到1944年5月六届七中全会召开时,七大才被提上议事日程。

段焕竞和其他大多数七大代表一样,在会议确定召开日期之前就已经出发了。

遭遇日军“扫荡”

1943年3月下旬,段焕竞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妻子李珊一起从江苏东台县距离黄海不远的大桥镇出发。李珊当时是新四军二旅卫生部的教导员,考虑到他们当时的实际情况,组织上同意他们带一个孩子赴延安。夫妻俩将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托付给老乡后,带上了两岁的大女儿段淮出发了。

最初,他们准备由大桥镇坐船走海路到山东,但因为一起事件导致海路中断。1943 年 2 月,新四军三师 51 名干部乘坐的船只途经连云港外海域时,突然遭到日军巡逻艇袭击,包括三师参谋长在内的多人牺牲。于是,段焕竞等人不得不改变行程安排,先到淮北地区,再经淮北到晋冀鲁豫,走敌占区到太行山根据地,再穿过山西到陕北。

没想到,段焕竞一行人出发没多久,就被下乡“扫荡”的日军包围。他带着随行的战士们与日军激战,最后终于成功突围,但队伍在行动过程中被冲散,妻子李珊和女儿不知所踪。和妻子一起失踪的,还有三旅政治部主任卢胜。

第二天,地方干部把三人毫发无损地送到段焕竞身边。原来,李珊抱着孩子跑不快,和她在一起的卢胜也受了伤,便和他一起躲到了老百姓家里。日军“扫荡”结束后,她在地方干部的帮助下找到了段焕竞。

此时,日军正在加紧对淮北进行“扫荡”,这时候他们过去,肯定危险重重。正当他们商量对策时,新四军军部指示,要求他们一行先到盱眙县黄花塘军部暂住,随后又到华中党校学习。

靠假“良民证”骗过检查

在华中党校学习了两个月后,上级决定让他们分两批走。1943年7月,段焕竞、李珊夫妇带着孩子再次出发了。这次,夫妻俩扮成商人,从盱眙码头上船,北渡洪泽湖到泗阳县,抵达位于当地的新四军四师师部。在那里,他们托人搞到了一张假的商人“良民证”,随后在交通员的护送下从灵璧县的任桥车站登上了北上的火车。没想到,当火车到达南徐州(宿县)车站时,他们遭遇了日军检查。

段焕竞、李珊夫妇合影

这是极度危险的时刻,一旦假“良民证”被识破,后果不堪设想。好在李珊上车时认识了一名老太太,她帮老太太提行李,几个人扶老携幼在一起,更像是在外地做生意的一家人,降低了日军检查人员的警惕,最后竟然通过了检查,顺利抵达徐州。

经过两个月的辛苦跋涉,段焕竞夫妇于1943年9月抵达位于山西省麻田镇的八路军总部。在这里经过短暂休整后,在交通员的护送下经沁县,翻越太岳山,过汾河经吕梁山南麓到石楼县。

过汾河时,背着女儿的李珊不小心身陷泥潭。千钧一发之际,她被人一点一点地拉出泥淖,再一次死里逃生。渡过汾河后,他们从河口渡黄河抵达陕北清涧,然后经过子长县抵达延安。

这时候的延安已经是冬季,距离段焕竞夫妇从大桥镇出发时的阳春三月已经过去大半年。他们经过了20多道封锁线,穿过800里敌占区,经10余处革命根据地,行程5000余里,最终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参加党的七大

当段焕竞一行于 1943 年冬季抵达延安时,七大的会期还没有确定,他们被安排到党校学习。一直到 1945 年 4 月 23 日,一再延期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终于开幕了,700 多名代表从全国各地抵达延安。

他们中有的人来自沦陷区,要通过敌人的重重封锁。有的人化装成商人、小贩甚至乞丐,靠一双脚昼夜兼程到延安;有的人来自国外;也有的人在路上负伤甚至牺牲。对党的忠诚,对延安的向往,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会聚到宝塔山下。

大会召开前,代表证被发放到每个人手里,代表们凭代表证才能进入会场。这是一种做工颇为精致的代表证:面料用丝绸做成,里料是硬纸板,比火柴盒略大,翻开后,右侧有代表的姓名和座位号。

大会于4月23日在新落成的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一直到6月11日结束,朱德风趣地说,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6月10日,在大会结束的前一天晚上,全体代表观看了大型歌剧《白毛女》,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中央大礼堂

当年9月中旬,也就是在七大结束三个月后,段焕竞夫妇接到通知,要求返回华中。两人带着已经4岁的段淮和在延安生下的小女儿,踏上了返程的道路。不幸的是,一家4口人走到冀鲁豫时,4岁的段淮突发高烧,因为没有条件医治而死在妈妈怀里……

此后的岁月里,这两张代表证一直被段焕竞夫妇珍藏着,直到1998年段焕竞去世后才被他的子女们发现。2007年,段焕竞将军的子女将“代表证”捐献给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如今已是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延伸阅读

段焕竞(1911—1998)

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1930年参加游击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游击队排长、红军连长、营长等职,曾参与湘赣边区三年游击战。抗战期间历任新四军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军长、江苏军区副司令员、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因病在南京逝世。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出版社

《自从有了党:文物背后的家国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naizai.cn/archives/12205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