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摆脱一成不变的枯燥人生,只需要离开这个认知误区

每天都有无数人失业和就业,有的人是自愿离职、跳槽,也有人因为能力不足被迫下岗。

虽然每个人的原因不同,但大多数人都没想过,今天的自己为什么会在这个岗位上,而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也是数年前根本想象不到的。

时常有一个问题浮现在脑海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这么大,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还是现实太残酷?

答案:都不是。

其实,我们只是缺少了一些对工作模式的认知,如果能补足这个环节,我们不但能更清晰的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将迎来人生中更多的可能。

一、从更高的角度看待工作

首先,我们不妨从更“宏观”的角度,把工作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你可以把工作(work)想象成一棵树:

它生长在由食物、衣服、住所、健康、社区和安全等人类永恒需求组成的肥沃土地上。

一棵树有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树叶是整棵树中非常脆弱的元素。

当风吹过时,树叶会飞散飘落;当季节变换时,树叶会凋落死亡。

树叶就像岗位(job):它们是一种脆弱的工作形式。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旧岗位消失。

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新岗位出现。

树枝要比树叶结实。

它们在风中会弯曲,能够承受季节的变化。但当风暴来袭时,它们往往就会断裂或掉落。

树枝就像组织(organizations):它们比树叶更结实,但只有极小部分公司能活得比人寿命长。

树干比树叶更结实。

它们不怕风,无惧季节变化和风暴。但若遇到火灾或雷击,它们还是会死掉。

树干就像行业(industries):它们比树枝结实得多,但时间长了,它们也会枯萎。

就像现在的旅行社、出租车、百货公司和报纸等行业一样。

树根是树最持久的元素。

树叶、树枝和树干死去时,树根却承载着新生的希望。

树根就像职业(professions):它们是最持久的工作形式。

我们会发现,有能力的人往往可以在其他行业,继续从事他们的职业。

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优劣势,注重底层能力的培养,并非常清晰地构建了自己的职业模型。

什么是职业建模?相比于职业规划,职业建模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做好自己的职业建模?

二、职业规划已死,职业模型常胜

1.职业建模和你一起成长

工作模式和职业建模之所以重要,这跟人类的寿命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仅从2021年的数据统计来看,我国居民平均寿命已达到77.3岁,而一个人从成年到退休的时间也从过去的30年不断增长,加上退休后因缺钱而再就业,一生工作40年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一家公司的平均寿命又有多长呢?从美国标准普尔500公司的数据来看,哪怕是这500家在美国股市交易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也只有平均21年的存在周期。

77年 VS 21年,对比之下,用自己的人生绑定一家公司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更何况我们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工作、生活都能一帆风顺。

今天的我们又身处变幻莫测的科技时代,哪怕一辈子从事一份固定职业也需要有弹性,而我们还没法保证自己的职业能从一而终。

另一个让人感到痛苦的原因,则是工作和生活的平淡无奇,每天都有大量重复性的工作让我们感到乏味和枯燥,长时间难以升职加薪也总让我们感到烦躁和委屈。

工作再努力也没被上司看在眼中,平时再讨好同事也很难交心,久而久之,压力无处释放,感到苦闷却不知该如何改变。

小部分人在痛苦中觉醒,大部分人却在忍耐数年后成为了过去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大人,这样严重的后果,其实是我们陷入了一个认知误区:“以为自己的职业发展不可改变。”

想打破这种固有认知,职业建模是个很好的方法。

职业建模,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来建立工作模式,而这种工作模式是有弹性的,并且能随着个人成长一起发展,保持工作状态的最优化。

过去我们大部分人都在使用职业规划,甚至在读书的时候就为自己的将来进行了一系列设计,但跟今天的职业建模相比,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2.职业建模取代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的定义,是对职业生涯甚至自己的一生进行系统性计划,其中的两个核心部分是职业方向定位和职业核心能力评测,一次规划至少确定了未来5到10年的发展,强调的是线性的“从计划到执行”的过程。

简单来说,职业规划可以分为五步:

第一步,是分析自己的性格;

第二步,是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步,是分析自己掌握或者能够调配的一切资源;

第四步,是确认自己的发展目标;

第五部,则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看起来好像很简单,然而,好的职业规划需要建立庞大的信息库,才能确保自己规划时不犯错,但无论是找优秀的职业规划师,还是自己建立信息库,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

网上流行的各种测试,如MBTI人格类型量表、大五类人格特征模型、兴趣测试、倾向测试等,都只是这个庞大信息库的一部分。

此时,新的问题又来了。在互联网时代,3到5年的变化就超越了过去10到20年,而职业规划的主观性太强,客观性不足以支撑未来5到10年不变。

因此,职业规划虽然只是四个字,但是做一次靠谱且能确保落实的职业规划,可能性已经无限接近于零。

职业规划与职业建模的区别则在于,职业建模更看重改变,会不断从多种角度进行评估,以及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的路径,这种有弹性的工作模板更加适合这个时代。

2020年7月6日,人社部发布了“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职业,而这几年又有无数新生行业融入社会,人们真的知道自己一辈子都适合做某种行业吗?谁也不敢给出明确的答案。

世界上有着数不清的职业,他们有的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有的刚刚浮出水面,但毫无疑问,每种职业的底层逻辑都是为了满足某种特定的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大部分职业都是复合型的,绝非单一技能就能掌握。

像当司机的人不是有驾照就够了,还要了解人情世故;想当导游的人不是了解景点就够了,还要懂得风俗习惯;想当服装设计师的人不是会画设计图就够了,还要了解客户和社会的变化。

当从事某一行业的人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却忽略了世界的变化,是没办法进行持续发展的,失业和下岗也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做好自己的职业建模,这已经不单是求个好前途,更是关系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否继续,还是被时代的浪花打落海底。

3.如何进行职业建模

职业建模,需要五个步骤。

第一步:建立自己的个人画布。

从个人角度、客户角度、社会角度来多维分析自己的工作和优势,描绘出从过去到现在自己的工作路径。

比如我们最常见到的推销员,除了从个人角度分析自己在工作技能上有什么优势,也要考虑到客户为什么会选择自己这个推销员进行购物,而作为一名推销员,在社会中是否拥有需求性?

以此类推,就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估。

第二步: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模板进行修正。

在上一步骤中,已经描绘出了自己的个人画布,并且能从中看出自己在工作上的优缺点,并寻找到值得改进的地方,再次多维分析自己的情况,对工作状态进行优化。

依然从推销员举例,如果过去仅把推销当成谋生的手段,结合自己的个人情况能否挖掘出自己的优势,更加被客户看中?或者是否能寻找一种更值得推销的商品,实行精准推销。

第三步:测试自己修正后的工作模板。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工作上更是如此,无论是理论上具有多大的优势,也不能忽略现实。

继续用推销员举例,用更积极的态度从事推销,推销的产品更有需求,还对精准客户投其所好,整体上是正确的,但实操中依然需要磨合,才能将新模板融入自己的习惯。

第四步:再好用的工作模板也要不断更新。

俗话说,爱学习的人不一定能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爱学习,这里的学习其实就是不断接收新的事物,更新自己的能力和状态。

以推销员做案例,过去炒房火热的时候,地产开发商赚的盆满钵满;新冠疫情期间,口罩的售卖也是每家每户户都关心的。现在两类市场都已平稳,再好用的工作模板也不会一直吃香。

第五步:与志同道合者抱团更新、共同成长。

一个人也许能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走的更远。更加现实的是,我们普通人很难独自一人坚持成长而不动摇,加入团队和圈子,却能起到良性循环。

无论是当年的雷军、马云花费了大心力组建团队后崛起,还是近年来于洪敏旗下的东方臻选团队中董宇辉等人,都是抱团成长的典型。

如果你也对职业建模有兴趣,就一定要抓住它的核心理念,保持自己工作模板的弹性,以应对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

三、创业,如何构建自己的职业模型?

然而,如果你打算自己创业,职业模型是否依然有效?构建职业模型需要注意什么?

几乎每个人都梦想过建立自己的事业,开一家创业公司,或者干脆先把老板炒了,再想下一步。

自由职业的好处很明显:自由、灵活和无限的机会。

坏处也是存在的:收入不稳定、孤立无援,以及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全天候工作状态。

在权衡这个决定时,思虑周全的专业人士往往会察觉到成为自由职业者的隐患,他们能隐约感觉到,但无法清楚地描述出来。他们相信,如果能够发现这些隐患并了解它带来的挑战,他们就可以明智地做出“做与不做”的决定。

没错,他们是对的,确实存在着隐患,这些隐患是真实的、能够被发现和解决的。不过好消息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用三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快速回答“我应该成为自由职业者吗”。

你可以轻松地提出这三个问题,因为你了解组织如何向客户提供收益的逻辑。简而言之,组织创造收益,然后使用渠道将其传递、销售,直至交付给客户。

以下要点需要牢记:

渠道连接了收益与客户,因此组织只有在拥有或控制渠道时才会成功。

注意,渠道连接着组织与组织外部的客户(外部客户)。因此,对渠道的所有权或控制权对于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有多少员工,没有渠道就什么都做不了。缺乏有效的渠道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致命问题。

大多数在组织内部工作的专业人员都是服务于内部客户:同事、合作伙伴、上司以及其他人。

直接与外部客户打交道的相对较少。

事实上,组织里的“工作”(job)本质上就是连接专业人员个体和内部(有时是外部)客户的渠道。

拥有一份作为组织员工的“工作”可以免去吸引和获取客户的艰巨工作,使你能够专注于交付收益。但当你放弃一份工作转而单干时,你就无法只专注于交付了。你必须得建立自

己的渠道来吸引和获取外部客户。

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吧?

那就是:单干的隐患是渠道。

无论你是要做一门单人生意,还是和别人一起创业,你都必须承担起吸引和获得客户的艰巨任务。

现在清楚了隐患是什么,那么有三个问题可以帮你决定是否要迈出这一步,以及如何构建自己的职业模型:

1.你目前是否拥有或控制自己的渠道?

如果是的话,那你大概可以独自踏出这一步了,尤其是如果你的渠道是口碑良好的个人和职业声誉。

如果不是的话,那就看第二个问题。

2.你能开发自己的渠道吗?

如果能的话,那就开始试验,准备单干吧!如果不能的话,那就继续看第三个问题。

3.你能通过合作关系获得强大的渠道吗?

如果能的话固然好,但是,请与潜在渠道合作伙伴一起仔细测试你的计划,并记住,虽然渠道100%在线化有利于交易和交付,不过吸引和获得客户还是得你自己来干。

低估了吸引潜在客户以及向他们推销的难度是新创业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

如果你尚未拥有或控制一个好的渠道,而且也不能或不愿意开发一个渠道,甚至不能通过合作关系获得一个渠道,那么在企业里工作对你来说也许会干得更好。

总结

其实职业建模,已经有很多知名企业都在运用这套方法,我们所熟知的惠普、谷歌、中国平安、招商银行、腾讯等,都是其中之一。

过去你可以用职业规划,今天你最好开始学职业建模。因为跟不上时代的人,终将被时代所淘汰,而我们都不想做那个被淘汰的人,这些厄运实际上距离我们已经不远。

从近期来看,自Chat GTP出现,各国公司都开发属于自己的AI,而这也代表着无数岗位上的人们可能会失去他们重复性的工作,被AI或机器人取代。

掌握职业建模的方法,会使你终生受益,因为它是基于永恒的人性原则的。

无论遭遇经济起伏、技术热潮、社会政治动荡还是劳动力市场变化,这种原则都不会改变。

它既是一把让你持久获得职场满意度的钥匙,也是治愈职场痛苦的良药。

内容来源|本文为人民邮电出版社书籍

《商业模式新生代(个人篇)第二版》书评

蒂莫西·克拉克 著

责编| 聂敏

本文地址:http://www.naizai.cn/archives/1498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