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有感,围城读后感悟简短

《围城》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在书中钱钟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媛淑女、亦有商贾政客。钱先生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动绘出了他们各异的特征:或鄙俗。或勾心斗角、或虚与委蛇。他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其中方鸿渐的形象是最丰满的一个。

一本好书是可以反复再读,每次都能和作者有新的思想碰撞

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是这样一位被围在城里的人,可又不甘于被困一座城中。身为一名留洋学生,却始终没能得到学位,最终只好“骗”得一张假文凭回国。

后来又遇到鲍小姐、苏小姐、唐小姐,兜兜转转又从这座“恋爱之城”中挣扎着走出。但最后与孙柔嘉的“婚姻之城”却将他牢牢困住,无法走出。孙小姐的挑剔、心机、虚弱、势力,渐渐都映在了方鸿渐的眼里,不断的矛盾也使他厌烦了这段婚姻。

其实,方鸿渐不仅仅是方鸿渐,他代表的是一类人,我甚至觉得他代表着所有人。书中的方鸿渐经历了四个女人,鲍小姐其实代表着人的欲望,苏小姐代表着家世地位,唐小姐代表着爱情,而最后的方太太可能就代表着现实。

看起来他有着选择权,但作者想说对于方鸿渐这样的人物,其实是没有选择的。他就代表了我们普普通通的人,没有过人的才学、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出众的能力和样貌,只是跟着命运抛出的橄榄枝随波逐流,最终只能迷失于一座座城里。

同名电视剧剧照

我第一次读围城尚在大学期间,那时的我既没成家也没谈过恋爱,对爱情只有向往和憧憬,对生活也还充满了未知的好奇,对书中男男女女的情爱不是很理解,甚至觉得主人公方鸿渐很窝囊。后来看《围城》这部电视,还因为方鸿渐这个角色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欢陈道明先生。现在想想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傻里傻气啊!

那时仅仅印象最深的是很喜欢钱钟书先生的文字,还记得那时抄录了不少围城经典语录,印象极深的是:爱熄灭了灯,心围一座城。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好东西不用你去记,它自会留下很深的印象。泛黄的照片失了真,承诺像刀伤了人。还有大家常常提到的“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剧照

最近清理家里,翻出来了毕业前老乡送给我的《围城》,想起了和老乡相处的点点滴滴,也想起了《围城》里的一些经典语句。此时的我已经人到中年,经历过若干年婚姻生活的洗礼,对《围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当时读书太过于字面,没理解到钱先生所讲到的被“爱熄灭的灯”应该是被爱磨灭了的希望,被“心围住的城”应该是被家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铸就的家庭和婚姻中人与人之间的城墙。

还有“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讲得更多的应该是人性的丑陋,如果细看细品就会使人生出悲凉,那对自己是一种残忍,所以还是多糊涂一点好,不信你看一张过于真实的风景照你给它加上朦胧的滤镜,它瞬间就有了文艺感和美感。生活也是这样,对人对事该过滤就过滤,该糊涂就糊涂,对于丑陋的人和事何必去细看!

还有“泛黄的照片失了真,承诺像刀伤了人”。年轻时,我们根本体会不到,我们喜欢听到好听的承诺,尤其是爱情里的什么长长久久、生生世世、天荒地老等等。真的是年少不经人和事,有人说就有信,如今想起那些你曾经在乎过的人,每一句他对你的承诺都像把利刃割得你遍体鳞伤。至于婚姻里的承诺那简直就是把钝刀,在你脸上刻上细细密密的皱纹,让你每时每刻都在为家庭付出心血,累了也只能咬牙坚持,最好的结局不过是等到变成耄耋老人彼此还能牵手。

不过我还是觉得钱先生在书中对于婚姻的观点有点消极了。大概是当时的时代背景造就的吧,在那个年代自由恋爱还是新鲜事物,大部分婚姻都还是老式婚姻,以至于对当时流过洋的文人墨客也造成了诸多不幸。以至于当时“钱先生”们认为: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还有那就全书经典:“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其实经过了近百年的思想解放,婚姻自由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是因为爱情步入婚姻殿堂的。就算是婚前各种看条件的那波人,也不会完全不顾自己的感受,还是要额外关注下对满足条件的对象是否认同才会结婚吧。

我还是很坚持为爱结婚的,婚姻生活本身就是一地鸡毛,甚至鸭毛、鹅毛,如果再没有点爱情基础,任谁都坚持不下去吧!婚姻也需要费心费力去坚持经营,夫妻之间不可筑起高高的心墙,共同去对抗外部的压力,回到家彼此安抚疲惫的身心,这样才不会让对方想破墙而出,也不会有不怀好意者挖墙脚。

最后再说说彼时不喜书中的一句话:“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美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决不用功要做成才女,她只巧妙地偷懒”。自从妇女接放运动开始,国内女性的权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时至今日,女性对社会的贡献也就不需我再列举。所以身为当代独立女性,我认为女性还是应该有才学,不能只会巧妙地偷懒。有才学,深度体验生命赋予我们的美和智慧,才是当代女性的闪光点。当然了,我或是忘了这是一部讽刺小说,文中很多经典都无不透露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嘲讽,能被杨绛先生看入眼的钱钟书先生应该不会是看着女性才学的人才对。

再读《围城》后让我更加坚持要放开胸怀接纳生活,接纳爱人的不完美,给自己勇气让余生变得更加幸福!

一些个人天马行空的浅谈,期待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也可以交流婚姻幸福的法宝!

本文地址:http://www.naizai.cn/archives/2267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