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人作文三篇,未来人的生活作文

(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鲍叔牙与管仲两人自小相识,他把管仲的才干看在心里。待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自己则退居管仲之下。在两人辅佐下,齐桓公终成一代霸业。

材料二: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他为当时势单力薄的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图取中原、兴复汉室的战略构想。为此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君主,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鲍叔牙和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在建团一百周年之际,为了提升当代青年的素养,校团委举办主题为“强国有我”的论坛活动。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作文】

以吾辈青年之奋斗,聚华夏复兴之合力

□罗奕 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一(16)班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于“五四”青年节一百周年之际,在论坛上跟大家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吾辈青年之奋斗,聚华夏复兴之合力”。

泱泱华夏五千年,每一段辉煌的背后都离不开中华儿女胸怀家国的责任与担当,坚持不懈的奋斗与奉献,以及顾全大局的团结与合作。

作为新时代主力军的我们,应接续前辈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修养,为实现强国伟业贡献青春与力量!

“一身本领投伟业,一寸赤心惟报国。”吾辈青年当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责任和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也是强国的原动力。

鲍叔牙和诸葛亮肩负辅佐君主的重任,一位举贤荐能,助齐桓公登霸主之位;一位忠心耿耿,与蜀国共存亡。

时代在变,爱国的赤诚不变。新时代中国青年当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年仅20岁的陈彦娴远赴塞罕坝林场,献身祖国“绿色事业”;青年干部黄文秀忘我奉献,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年轻的戍边战士陈祥榕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

无数事实表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对吾辈青年而言,国有召,我必应,这是一种历史使命,更为自己成长成才、实现中国梦打开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吾辈青年须手执奋斗之笔,书写奉献之章。

深厚的爱国情、高远的强国志,落脚点在于以奋斗搭桥、奉献铺路的报国行。

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吾辈青年应赓续这种奋斗不止、忘我奉献的光荣传统,无论是苦练本领、精益求精,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青年工人,还是认真钻研、创新实验,实现一项项新技术突破的青年科学研究者,抑或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青年医护人员。

他们都在不计得失地坚持奋斗,都在无私忘我地倾心奉献,都在用艰辛努力推动社会发展、民族振兴,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一个强大的中国。

与此同时,却有一批人鼓吹“佛系生活”,以“躺平”对抗“内卷”,诸如此类的言论却有着不少推崇者。

守常先生曾云:“青年之字典,无‘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在两个100年交际之时,国家迫切需要年轻力量的注入,我们不应该躺平,更加不能躺平,只有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方能使中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兴”。吾辈青年应秉承顾全大局之赤诚,汇聚同心共进之合力。滴水难成海,独木难成林。

国家的发展固然离不开个人的奋斗与奉献,但惟有各安其位,通力合作方能聚成强大的合力,铸就兴国之魂、强国之光。

鲍叔牙将管仲举荐给齐桓公并甘居之下,二人精诚合作,终成齐国霸业。

陈独秀与辜鸿铭二人,一个是革新派,一个则是守旧派,但在与英国使团谈判之际,陈独秀主动提出请博学多才的辜鸿铭共同前往谈判,国家利益当前,辜鸿铭也放下个人恩怨,配合陈独秀与英使谈判,明确地表达了中国人的态度。

陈独秀和辜鸿铭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了中国人的团队精神。

吾辈青年,亦唯有放下小我,精诚合作,汇聚华夏复兴之合力,方能共创中华之灿烂未来。

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这100年,是中国青年为国家发展前赴后继的100年。

未来属于青年,强国寄予青年。

就让我们继承先贤遗风余韵,持续发扬“五四”精神,用奋斗奉献之青春,聚华夏复兴的合力,使祖国在新的征程上走稳,走好,走远!

谢谢大家!(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图/视觉中国

【教师点评】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史明智、以古鉴今,历史的确可为当今时代提供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

此次作文训练题目提供了两则材料,同时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又限定了明确的文体和主题。

理解材料、提炼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结合材料完成发言稿所规定的主题写作,成为精准审题、全面构思的任务要求。

强国梦、团结与合作、责任与担当,这些都是可从史料中提取的关键词。

一国之兴盛根源在于人才,这与当代青年立志成为国家和时代需要的人才一脉相承;树立爱国之志、不图私利精诚协作,这同样也是当代青年人应该拥有的宝贵品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勇于担当与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有志之才更为世人所崇敬。

本文在对材料的理解把握方面做得不错,能够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构建出发言稿的逻辑层次;适当的诗词引用增加了文采;发言稿中情理相融,读者意识明确,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比如论据材料运用和安排最好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首先论述国家要兴盛,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其次人才要怎样做,才能真正为国效力:一方面是有广阔的胸怀,不为私利,相互扶持,精诚协作;第二个方面是爱国奉献,终此一生。这样调整思路,会更有逻辑感。

另外,“强国有我”中的“我”,要加强论述。“我”作为当今时代青年人的代表,该怎样去做,担当起强国的责任,还需要进一步突显和扣题。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教研室副教授、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邓玉环)

【教师点评】

本作文题目契合“建团一百周年”的热点,以“强国有我”为主题,一方面激发学生躬逢盛世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如何建功新时代的思考,因此在写作上既要有热炽的情感,也要有理性的分析。

罗奕同学的这篇演讲稿比较出色地完成这两个写作要求。

文章多处运用长短句、呼告、比喻、引用等方式,表达真挚热烈的感情,而且恰当运用当代青年的事例,引发听众共鸣,营造出强烈的现场感。

同时,作者对材料中的三个写作要点“家国情怀”“奋斗奉献”“同心合力”提炼准确、表达清晰、分析深刻。

例如第一个主体段,首先引用诗句表明观点,然后分析材料,之后以“时代在变,但爱国的赤诚不变”一句巧妙过渡,接着援引陈彦娴、黄文秀、陈祥榕的例子分析,最后结合总书记的话表明当代青年的追求,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层层推进思维缜密。

不足之处是,文字不够精简凝练,篇幅略长,需要在表达欲望和表达限制中找到平衡。

(广州市第六中学教师 郭子健)

原文刊载于《羊城晚报》2022年07月25日A08版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潘丽玲

本文地址:http://www.naizai.cn/archives/2728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