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欧阳修,欧阳修朋党论讲解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在范仲淹等人的新政主张受到了保守派政敌的攻击和打压时,欧阳修以一篇《朋党论》的文章,让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看了也为之所动。那么,放到今天,我们可以向欧阳修学习他的哪些高明之处呢?

来源于百度百科

第一个高明之处,在欧阳修以前,提到“朋党”两个字大多数都是贬义,东汉的党锢之祸、唐代的牛李党争等等。但是我们今天说到的主人翁欧阳修,他力排众议,独树一帜。在朋党的概念里面又深化了其内涵,写到朋党也分为重利的小人和同道的君子。君主应该“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真朋,则天下治矣”,意思是:斥退小人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全国就能治理好了。这正是欧阳修的《朋党论》的第一个高明之处,标新立异,旗帜大胆。

第二个高明之处,欧阳修在文章中引经据典,论证他的观点。从尧舜起,到商周和汉唐,各种巧妙的故事,总结提出君主能辨别君子与小人的朋党差别,做到与君子的朋党上下一心时,不兴盛是不可能的。作者观点鲜明,层层推进,不自觉间引人深思。

第三个高明之处,表面上在写朋党,实际上在为范仲淹的新政辩护。这是一篇非常言辞生动,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又极具说服力和战斗力的文章。现在书写政论文章,都极具参考价值。

说了这么多,原文如下,请各位欣赏: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本文地址:http://www.naizai.cn/archives/11167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