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的唯美句子摘抄,关于父爱的美句摘抄



家风,是父亲那些年的风雨无阻……

文/赵婷婷


我是一名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的80后。虽然我们家没有成文的家风家训,但父亲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都在向我传递着我们家的良好家风,在潜移默化中让我懂得如何做人和怎样行事,让我明辨世间的善恶是非、美丑曲直,激励着我积极、努力、向上,一路阳光前行。
对父亲最早的深刻记忆就是他和他的那辆二八自行车。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里,在县城工作的父亲,就是靠蹬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频繁往返于县城与家40多公里的路程,这有近一半还是没修的乡村土路和山路。母亲说父亲完全可以一个星期、甚至是十天半月回一次家的,可他总是放心不下母亲一个人在家干农活又照顾年幼的我们姐弟三人,经常要起早贪黑回到家里才安心。尤其是夏收、秋收农忙时节,父亲几乎每天都会往返,回到家里就不闲着,庄稼活儿、家务活儿和照顾孩子样样都不落。从家去县城还好,一路上有十几公里的下坡路,可回来的时候就是上坡路了,有时候再遇到下雨天,自行车在泥泞的路上几乎无法行进,车轱辘里塞的全是泥,走两步就要用棍子剜剜泥,浑身湿透的父亲回到家时已经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了。有时候,母亲也会带着我们出村下坡去接父亲,帮他推车,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能听他说说城里的新鲜事。父亲和母亲的相濡以沫以及对家庭、对孩子的责任深深影响着我,为我成家后正确处理婆媳关系、教育孩子树立了榜样,也让我懂得了如何来“经营”我的幸福小家庭。
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不喜张扬的人,也非常自律,对我们姐弟三人的要求也很严格。在我的记忆里,他和母亲从来都是早起的,也要求我们早起。尤其是星期天、寒暑假也不让我们多睡一会儿。除了早起晨读,父亲还给我们分配干一些家务活儿。每个寒暑假期,父亲都会帮我们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表,在我们学习的时候,他总喜欢拿着书或报纸坐在旁边翻看,当时我就想,这不明摆着是赤裸裸的监督嘛!但我现在已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深有感触,父亲他这是最好的陪伴和学习的榜样。有一次,我在家用手机办公软件赶写稿件,5岁的儿子看见就凑了上来,“要是妈妈在扣手机玩,我就可以看电视了。”看我在工作,他就自己乖乖地去看绘本了。可见,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
由于父亲的严格教育和要求,我们姐弟三人在校期间几乎没有请过假,学习成绩也都不差。姐姐和我前后两年相继考上那个年代很热门的中专,弟弟在2005年以禹州市应届生第六名的好成绩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我们姐弟三人积极上进,都在学校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每提起入党这件事,父亲总是有无限的骄傲和自豪。2000年,19岁的我毕业回禹州参加工作留在了父母身边。上班前,父亲一再交待我工作要勤奋、踏实、好学,即使是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也要好好干,不要总想着这些小事微不足道,这也是一种历练和锻炼。多年后,父亲教诲我说这些话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也让我感慨,如果当初没有父亲的帮助和鼓励,今天的我不一定能写出一些走心的文字来。那时候的电脑和手机还是稀有“物种”,获取新闻信息主要来源于报纸和杂志。父亲见我看报刊总是摘抄好的文章和句子,就鼓励我尝试着去写一写,还帮助我翻阅大量报纸,查找与我的工作性质接近的新闻消息稿,让我比葫芦画瓢来写。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投稿成功,在《禹州报》发表了一个“小豆腐块儿”,紧接着我还拿到了平生第一次5块钱的稿费。从那之后,我信心倍增,发表的文章也就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我的书柜里还存放着当年父亲和我一起做的7本厚厚的剪报。有时候我也会拿出来给女儿看,给她讲述姥爷当年指导、鼓励妈妈写作的往事。我想应该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女儿的文笔还不错,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写小说,六年级时就有网络平台与她联系约稿。
说起我的女儿,想起了她给我起的“雅号”叫“忙婷婷”。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工作岗位又有特殊性,起早贪黑、加班加点是常事。有好多人问我,“孩子怎么办?”我说是父母在照顾,他们大多都会说“真好”。是的,我的父亲、母亲是真的好!一直以来,最支持我工作的是他们,鼓励我进步的是他们,帮我照顾孩子的也是他们。公婆的身体不好,我的两个孩子,都是由父亲和母亲一手带大。尤其是2018年我到省定贫困村鸠山镇焦家庄村驻村,入村时儿子还不满1岁,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父亲就给我“打气”说:“趁年轻,还得多努力,我和你妈给你看好孩子,你不要有后顾之忧。”正是有了这样安心的后盾,我才很快适应了村里的工作。作为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的我,虽然曾因棘手的问题着急上火,也曾因受质疑委屈地嚎啕大哭,但我还是扛了过来,顺利完成了任务。成功脱贫的贫困户白昌、崔爱香夫妇一见到我,就会亲切地拉着我的手直呼“好闺女”。这一声“好闺女”是对我工作努力的肯定和认可,这其中也有父亲和母亲的一份功劳。
父亲还经常教育我:“少说话多做事,做人一定要低调。”记得去年我参加市妇联的一个活动,我告诉他,妇联领导让我谈谈家风,我想征求他的意见。可他却说,我们就是普通人家,没啥值得说的家风。我说:“那就说说您对我的教育吧。”父亲回答说,对子女的教育是所有父母的责任,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一定得让子女树立正确的“三观”。这句话,让为人子又为人母的我思忖良久……
(作者单位:河南省禹州市公安局)






征稿

@全省政法干警和广大网友们,想一展你的文学才华吗?现在机会来啦!“河南法制报”微信公众号开办的夜读栏目将是你的舞台。


内容:激人奋进的励志故事,真挚动人的情感故事,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


要求:字数800-2000字为宜,文章采用word格式用附件发送,并附上作者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


投稿方式:


通过邮箱362642362@qq.com,注明“夜读投稿”。



来源:河南法制报

编辑:杨淑芳



往期夜读推荐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夜读|我是“羊倌” 不卖羊

夜读|远去的母亲

夜读|那抹一脉相承的笑

夜读|七月的颜色

本文地址:http://www.naizai.cn/archives/1626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